弘揚“鞍鋼憲法”精神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來源:鞍鋼日報
2017-07-11
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。面對鋼鐵行業的嚴峻形勢,鞍鋼股份冷軋廠大力弘揚“鞍鋼憲法”精神,搭建全員創新平臺,健全創新保障機制,營造出職工想創新、能創新的良好氛圍,促進企業又好又快發展。
搭建四個平臺,激發職工創新潛能。創新的源泉來自于職工群眾。在實踐中,該廠著力建好四個平臺,通過弘揚“工匠”精神,激發職工創新潛能。
——緊盯市場需求,搭建項目牽動創新平臺。針對不同時期市場需求、品種創效情況,該廠建立了與部門和作業區工作任務相結合,全廠骨干參加的虛擬項目團隊,合力完成創新創效項目。
——有效發揮創新工作室輻射作用,搭建工匠協作創新平臺。發揮李超創新工作室的引領作用和工會組織的協調作用,采取創新項目分解、李超現場指導、“網絡問企”、創新工作室聯合攻關等方式,充分發揮創新工作室的聯動效應。
——立足基層班組,搭建全員參與創新平臺。在基層班組中廣泛開展共產黨員工程、“三創一守”群眾性創新活動、青年創新登高活動和班組“三爭”競賽等,2016年該廠評選出創新業績突出的“星級班組”7個,“星級員工”14人。
——深化成果推廣,搭建全員技能提升平臺。廣泛開展職工技術競賽、導師帶徒、班組論壇、先進操作法推廣、實驗臺演練等活動,促進職工操作技能整體提升。組織優秀員工到先進企業學習交流、參加國內國際創新發明展,拓寬職工的創新視野。
健全三項保障機制,推動職工創新實踐。保障機制是推進創新工作的基礎,為此該廠從三個方面著手,為職工創新提供全方位服務和支撐。
——強化創新機制建設,推進創新項目落地。該廠不斷完善技術創新制度,設立了創新專項管理資金和職工創新支持資金,推進工程技術等級序列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;實施創新項目分級管理,形成全員、全專業緊密協同配合、分工明確的創新管理機制和實踐網絡。
——建立創新成果應用機制,推進創新成果轉化。該廠堅持“逢修必改、逢修必提、逢修必新”的原則,將創新項目有效應用到生產實踐中,通過創新成果展、創新經驗交流會等共享創新成果;積極開展創新工作室溝通交流,將創新成果快速推廣到各條產線;堅持科技創新與專利申請工作相結合,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,固化創新成果。
——推行創新業績激勵機制,提升創新活動吸引力。該廠堅持績效引導,一方面通過召開年度創新大會,表彰創新成果;另一方面縮短激勵周期,實施季度評審,通過人力資源優化、完善技術體系、強化技術團隊建設、邀請優秀創新員工家屬到廠參觀座談等方式,激發職工立足崗位創新創效熱情。
|